“好魚用好料,漁用飼料非糧蛋白源的開發利用”青年科學家沙龍在京舉辦
主旨報告環節,彭墨以“添加劑助力水產養殖提質增效:生長調控、代謝機制與精準營養展望”為題,基于促進魚類生長、提升脂肪和蛋白代謝能力、降低肝臟脂肪過度沉積等關鍵技術,闡明飼料添加劑提高魚類營養代謝能力和健康的關鍵作用機制,為進一步探索魚類精準化營養調控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和思路。與會青年科學家就如何高效應用飼料添加劑緩解魚類肝臟脂肪過度沉積、提升魚類免疫力、保障水產品安全等提問交流。中國海洋大學楊檳源作“解析養殖魚類糖類物質利用差異:從比較胰島生物學視角”報告,從魚類和哺乳動物對糖利用代謝差異出發,解析魚類“糖不耐受”現象的生理機制,分享提高魚類對飼料中糖類利用及耐受能力的技術手段。與會青年科學家就如何緩解高糖飼料的不利影響,促進魚類對糖類利用和開發新型漁用飼料原料等提問交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衛育良以“色氨酸緩解紅鰭東方鲀殘食行為的研究”為題,從魚類殘食的現象和誘導原因、殘食行為與內分泌激素作用機制、營養調控等方面,闡明利用營養調控緩解魚類殘食行為的應用效果。與會青年科學家就營養素如何調控魚類行為、保障魚類健康和實現精準營養調控等提問交流。
自由發言環節,青年科學家們圍繞如何貫徹落實大食物觀,推進非糧蛋白源高效利用、利用單細胞技術合成新型原料、建立智慧配方系統和水產養殖精準投喂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并結合各自的研究專長,提出見解。期間,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院長艾慶輝、集美大學水產學院院長張春曉和中國水產學會副秘書長趙文武與青年科學家進行了探討交流。
會后,青年科學家們赴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進行實地考察,了解非糧蛋白源的研究成果與應用模式,進一步加深對漁用非糧蛋白源高效利用的認識與理解。【學術交流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