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學放魚工作集中研討活動在浙江舟山開展
為引導社會各界科學開展水生生物放流(放生)活動,促進全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事業持續健康發展,11月21-22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在浙江省舟山市組織開展了全國科學放魚工作集中研討活動。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黨委書記張鋒、浙江海洋大學校長盧金樹出席會議并講話,來自相關地方漁業主管部門、推廣機構、科研院校、協會組織、宗教團體、有關企業等60余人參加了本次研討。
普陀科學放生護生聯合會會長徐方成介紹了全國科學放魚協作機制籌備工作情況,并就全國科學放魚協作機制組織架構、工作規則以及工作計劃向與會代表進行了說明。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資源養護處羅剛處長向參會代表介紹了關于設立科學放魚體驗點的工作設想。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王利民常務副理事長、廣東放生協會李穎顧問、福建省海洋兩岸科學放生護生聯盟定謙大和尚、江蘇省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索維國主任、海南省放生協會曹志亞執行秘書長、SEE基金會王靜項目總監、浙江省舟山市海洋漁業局原一級調研員劉舜斌等參會代表結合各自領域已開展的相關工作,圍繞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推進全國科學放魚工作開展了熱烈討論。
張鋒書記介紹了總站學會近年來在引導社會公眾科學放魚方面所開展的工作,并就下一步工作開展提出意見。他指出,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共同努力。近年來,水生生物社會放流(放生)活動逐漸增多,對弘揚放生護生的優良傳統,以及引導社會公眾參與相關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放生是社會大眾的自發行為,存在不規范不科學的情形,可能對水域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需要匯集各方力量,通過科學引導,將社會公眾的“善心”“善行”轉化為“善果”。下一步,要推動成立全國科學放魚協作機制和中國水產學會科學放魚工作委員會,建立引導社會公眾科學放魚長效工作機制,推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水域生態環境保護。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前往朱家尖小岙碼頭,參加了海上網箱科學放魚體驗活動。【資源養護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