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勇副站長帶隊調研陜西漢中生態漁業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積極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穩步推進稻漁綜合種養”有關部署安排,9月8—10日,陳家勇副站長帶隊赴陜西漢中開展生態漁業專題調研。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蔡斌、陜西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水產研究與技術推廣總站負責同志一同參加調研。
調研組一行先后赴漢臺區、城固縣、洋縣等地漢眾仁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皇塘水庫、永基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六一村、立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興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宇暢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金睿益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鹮鄉稻蛙鄉村振興產業基地、德勝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福運錦鯉繁育中心、漢中市水產發展中心試驗示范基地等地開展實地調研,并與當地政府、漁業主管部門、推廣機構、經營主體負責人座談交流,詳細了解漢中市稻漁綜合種養、大水面生態漁業、設施漁業、大鯢等產業發展情況,并就生產模式、經營機制、市場銷路、聯農帶農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陳家勇充分肯定了陜西和漢中在稻漁綜合種養等生態漁業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總結了其成功經驗。一是政府重視,在政策、金融、保險等方面予以精準支持;二是創新模式,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養殖對象,創新經營機制和商業模式;三是延伸產業鏈,積極向加工、漁文旅融合等產業鏈后端延伸;四是注重市場開拓,廣開銷路,產品賣得出、賣得好。
陳家勇指出,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大水面生態漁業是貫徹落實大食物觀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具體實踐中,要做好堅持依法推動、堅持生產生態協調、堅持市場導向、堅持經濟適用、堅持聯農帶農等“5個堅持”。針對稻漁綜合種養,陳家勇提出3點發展建議。一是要選擇適銷對路的養殖對象,生產市場歡迎的產品;二是要注重總結和推廣先進成熟的發展路線和商業模式;三是要強化產銷銜接,構建現代化供應鏈。針對大水面生態漁業,陳家勇指出,要準確把握大水面生態漁業的科學內涵,走出思想誤區,宜漁的湖泊水庫可以利用而且應當利用,但湖泊水庫應當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臺的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的養殖區和限養區內,經營主體應當依法辦理水域灘涂養殖證。發展中,要堅持“一水一策”,根據湖泊水庫功能定位、養殖容量等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堅持“一水一主體”,一個相對獨立的大水面由一個經營主體負責生產經營,避免發生“公地悲劇”。此外,陳家勇還就大鯢加工、冷水魚產業發展等提出具體意見建議?!井a業發展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