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水養殖改良技術示范推廣培訓班在鄂爾多斯市舉辦
8月20日,鹽堿水養殖改良技術示范推廣培訓班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舉辦,來自全國各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的60余名技術骨干參加培訓。本次培訓由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主辦,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科技創新”專項“鹽堿水土一體化循環利用與生態改良漁業模式”項目資助。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何建湘副站長作開班講話。
何建湘指出,鹽堿地水產養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有鹽堿地面積約9913萬公頃,鹽堿水域面積約6.9億畝,但目前尚處于開發利用的初步階段。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投入的加大,鹽堿地水產養殖在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方面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下一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將繼續充分發揮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的平臺優勢,會同各地推廣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單位,在養殖環境改良調控、養殖對象篩選培育以及鹽堿水土綜合開發利用等方面持續發力,共同為推進鹽堿地水產養殖邁上新臺階做出積極貢獻。
培訓期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來琦芳研究員、么宗利研究員和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馮偉業正高級工程師3位專家,就我國鹽堿地漁業綜合利用發展歷程和產業化現狀,《鹽堿地水產養殖用水水質(GB/T 43563-2023)》和《鹽堿地改良通用技術 第2部分 稻田池塘漁農改良(GB/T 42828.2-2023)》標準解讀,內蒙古鹽堿漁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專題授課。本次培訓還組織學員赴杭錦旗黃河古道漁葦業有限責任公司和鄂爾多斯市黃河沿岸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實地參觀學習,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和鹽堿地水產養殖產業發展情況。通過專家授課和現場觀摩,有效普及了鹽堿水綜合利用知識,提升了參訓推廣人員技術水平,為持續推進鹽堿地水產養殖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評價與示范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