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鋒出席南方十六省(區、市)第三十六次水產學術研討會并致辭
7月5日,南方十六省(區、市)第三十六次水產學術研討會暨第十七屆浙江漁業科技論壇在浙江舟山順利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大學薛長湖教授,中國水產學會秘書長、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崔利鋒,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唐冬壽,舟山市政協副主席張偉平出席會議并致辭。南方十六省(區、市)涉漁科研院所、高校、推廣部門專家學者和學生約350人參加會議。
崔利鋒代表中國水產學會、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向會議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南方十六省(區、市)水產學會構建的學術交流機制及發揮的重要作用表示充分肯定。崔利鋒指出,各級水產學會作為漁業領域的科技社團,在我國漁業科技創新體系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推動漁業產業科技進步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崔利鋒強調,各級水產學會要進一步發揮學會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點搭建好“五個平臺”:一是漁業科技工作者的交流服務平臺,為科技工作者交流研討、溝通協作提供服務。二是漁業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推廣平臺,為先進、實用的優秀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供服務。三是現代漁業發展和科技研究的創新引領平臺,為科技引領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服務。四是漁業領域和科技工作的人才培養平臺,為青年學子和科研人員成長成才提供服務。五是黨和政府漁業發展決策的支撐保障平臺,為黨和政府規劃漁業產業發展和管理提供服務。
會上,薛長湖院士、浙江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嚴小軍教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莊平研究員分別以“藍色糧倉之水產品加工發展趨勢”“大黃魚品質研究及應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現狀與問題思考”為題,作大會特邀報告。
本次會議以“培育新質生產力 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收到論文摘要140余篇、報告90余篇,展示了南方十六省(區、市)漁業各領域的最新成果與研究進展。參加專家學者分別就水產品加工發展趨勢、大黃魚品質、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水產種質資源挖掘與育種創新等方面作了精彩報告。會議設置“漁業資源與質量安全”“育種創新與生物技術”“健康養殖與設施裝備”3個專題分論壇,近40位不同學科專家學者就各自的研究成果、研究內容展開了深入的交流,現場氣氛十分活躍。此外,會議還設置研究生交流專場,共產生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優秀獎若干。
期間,崔利鋒還對舟山市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模式、水產品質量安全與貯藏保鮮技術、漁業設施裝備現代化等情況進行了調研。【學術交流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