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在山東日照開展增殖放流
6月27日,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下簡稱“水產總站”)在山東省日照市開展2024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第一批126余萬尾平均體長5cm的褐牙鲆魚苗放歸黃海。
增殖放流活動現場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以及日照市海洋發展局的大力支持下,水產總站日照海水良種示范基地先后承擔了50余項省部級增殖放流項目和任務,連續多年在日照市近海海域放流牙鲆、黑鯛、半滑舌鰨、許氏平鮋等多種水產苗種5000余萬尾,對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促進漁民增收和“海上糧倉”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4月,水產總站還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珍貴瀕危水生動物增殖放流苗種供應單位。據了解,本次增殖放流是水產總站在日照市多年放流活動的延續,也是今年首場活動,全年計劃放流4批水產苗種共計500余萬尾。
工作人員使用智能魚苗計數器統計魚苗數量
本次增殖放流由日照市海洋發展局組織山東省漁業發展和資源養護總站、日照市漁業技術推廣站、日照市海監執法大隊以及社會監督人員和公證處人員進行了全程現場監督。放流前,工作人員使用智能魚苗計數器統計魚苗數量,每小時最高可計數20萬尾,精準度可達98%以上,改變了傳統的人工計數方式,減少了魚苗瀝水、稱重過程,節約了用工成本,提高了苗種的成活率;同時,監督人員還現場查看了褐牙鲆育苗生產情況,核實了生產管理記錄和苗種檢驗檢疫報告等相關證明材料,確定放流苗種質量符合《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有關要求。
有關領導出席增殖放流活動現場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中國水產學會秘書長崔利鋒,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蔣景春,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馬維強、海洋發展局局長董建華,山海天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袁利強、副主任孔慶峰以及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等單位代表出席放流現場活動。【基地管理處供稿】
增殖放流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