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關于做好2024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實施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水產技術推廣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近日,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印發《2024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實施方案》(農漁養函〔2024〕20號),對2024年“五大行動”重點工作任務作出部署安排。為做好2024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實施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持續推動“五大行動”深入有效實施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實施“五大行動”求突破的關鍵之年,各級水產技術推廣部門要充分認識實施“五大行動”是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是做好水產品穩產保供、加快補齊水產養殖業發展短板的重要途徑,也是水產技術推廣部門履職盡責、發揮作用、推進漁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各地要將“五大行動”擺上更重要的位置,多出實招硬招,切實做深做細,再接再厲加以推進,重點在擴規模、提質量、上水平、強標準、增效果上下功夫,扎實有力推進“五大行動”深入實施,著力打造踐行大食物觀的生動樣板,為拓展水產養殖空間、保障水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和推動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持續精準發力。
二、細化目標任務,確保“五大行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各地要認真落實《實施方案》有關要求,主動入位積極作為,堅持強化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相結合,突出科技創新和示范引領,統籌協調各類資源要素,落實落細具體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全力推進“五大行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同時抓好以下工作。
(一)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行動。按照《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中國水產學會關于發布2024年重點推廣水產養殖品種和重點推廣水產養殖技術的通知》(農漁技學〔2024〕3號)有關要求,因地制宜示范推廣29個重點推廣水產養殖品種和14項重點推廣水產養殖技術,加快漁業當家品種、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聚焦設施水產養殖關鍵領域,積極推廣流水槽循環水養殖、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室內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圈養、漏斗形池塘循環水養殖、近海新型環保網箱養殖、重力式深水網箱養殖、深遠海大型圍欄養殖,穩妥推進深遠海桁架類網箱養殖、養殖工船養殖,提高水產養殖機械化、設施化水平。科學應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中國水產學會關于發布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2023年度優秀科技成果的通知》(農漁技學〔2023〕32號)遴選出的20項漁業優秀科技成果,推動生態健康養殖過程中難點問題的解決。
(二)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行動。繼續優化提升池塘流水槽循環水養殖尾水治理技術、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尾水治理技術、連片池塘養殖尾水“三池兩壩”生態治理技術、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治理技術、室內魚菜共生尾水治理技術、池塘底排污養殖尾水治理技術、多營養層級養殖尾水治理技術、人工濕地生態治理技術、池塘養殖尾水原位治理技術等典型尾水治理技術,不斷提高技術處理效率,逐步降低治理成本。借助各地養殖尾水排放標準的頒布實施,加快成熟技術凝練提升總結,推動形成規范標準,增強技術的可推廣性和可借鑒性,提高技術應用覆蓋率。
(三)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堅持預防為主,推動科學用藥、規范用藥、減量用藥。將“五大行動”骨干基地設為水產養殖病害測報點,及時上報信息;指導骨干基地嚴格落實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制度,開展無規定水生動物疫病苗種場創建工作。聚焦鳊魚、大口黑鱸、鯽魚、烏鱧、黃鱔、大黃魚和牛蛙等7個重點品種,分析研究降低藥殘風險的有效措施,形成分品種的養殖技術規范;開展主要病原菌耐藥性監測,為開展抗菌藥物藥效評價提供支撐;開展《水產養殖用藥明白紙》宣傳和規范用藥科普下鄉活動,普及禁、停用藥和病原菌耐藥性知識,指導遵守休藥期等規定,做好用藥記錄。引導推動水產養殖調水用品行業加強自律,支持并參與調水用品規范發展協調機制團標制定和產品標識宣傳,指導產品的規范使用,推進產業規范發展,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
(四)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行動。對目前尚存在技術瓶頸的鱖、梭子蟹、青蟹和河蟹等品種,指導骨干基地與相關科研機構、飼料企業合作,聯合開展技術攻關與示范推廣,力爭2024年骨干基地鱖魚配合飼料替代率達到90%以上,梭子蟹、青蟹、河蟹等替代率達到85%以上。對于配合飼料替代技術比較成熟的大黃魚、石斑魚、花鱸、鲆鰈類、烏鱧、大口黑鱸等品種,挖掘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材料,開展技術示范與推廣,力爭2024年骨干基地實現配合飼料全替代。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現場觀摩、科普宣傳等活動,積極營造水產養殖投喂幼雜魚“不該用、不必用、不能用”的輿論氛圍。同時,針對養殖者反映配合飼料質量不穩定的問題開展調研、提出對策措施,為配合飼料替代率持續提高提供保障,確保2025年骨干基地配合飼料替代率實現100%。
(五)水產種業質量提升行動。2024年我站將選擇8個種類70個左右新品種繼續開展水產新品種推廣應用效果評價,各地要積極配合抽樣調查工作,確保意見真實準確,并加大優良新品種推廣力度,集成和示范一批良種良法。加強水產種業基地培育,爭創3家以上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持續提升種源供給保障能力。加強與水產種業陣型企業聯系,及時推動解決企業發展問題。組織優秀種業主體參加中國第五屆水產種業博覽會,推進優質水產種苗推介展示和交易,擴大優良品種占有率。
三、堅持抓點擴面,加快擴大“五大行動”骨干基地規模和示范效應
骨干基地是實施“五大行動”的重要載體,在技術模式集成示范和引領帶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經各級水產技術推廣部門遴選推薦并經我站審核,認定2023年度骨干基地1318個,現予公布(名單附后)。示范面積825萬畝,推廣水產新品種96個,骨干基地基本實現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全覆蓋、養殖尾水循環綜合利用或達標排放,水產養殖用獸藥使用量同比減少25.7%,配合飼料替代率平均達到88.5%,取得良好成效。
2024年各地要持續加大對骨干基地的指導、培育和支持,按照《骨干基地管理辦法》加強管理,用好骨干基地標牌,及時更新完善“五大行動”骨干基地信息管理系統(http://xd.szjoann.net)內容。同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省級、地市級骨干基地遴選機制和標準,積極創建省級、地市級骨干基地,再“優中選優”推選為國家級骨干基地,加快形成“國家-省-市”骨干基地梯隊,爭取2024年底,各省(區、市)骨干基地養殖總面積占本地區水產養殖總面積的比例不低于20%,其中國家級骨干基地面積不低于10%。各地區根據不同養殖模式分門別類完善“五大行動”信息統計,提升統計數據質量,并注意與《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統計指標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四、加強組織協調,促進“五大行動”取得良好成效
各級水產技術推廣部門要牽頭組織實施本轄區“五大行動”,配合漁業主管部門制定“五大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各項行動目標要求和具體措施,結合當地實際優化提升行動內容,推動政策銜接配套。要充分發揮技術和體系優勢,加強與水產科研院所、產業技術體系、養殖主體的聯合協作,形成工作合力。要深入發掘典型做法案例,通過舉辦技術培訓、交流研討和現場觀摩等方式進行示范推廣。要加強信息調度和宣傳,及時掌握實施情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進行宣傳,并向我站報送信息動態,我們將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官網和“中國水產”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并編制工作動態,發放各地交流互學。各地要按照要求分別于3月15日、12月5日前,將工作實施方案和全年工作總結通過“五大行動”骨干基地信息管理系統(http://xd.szjoann.net)報送我站。
行動實施過程中有何問題,請及時與我站相關行動負責處室聯系。
1.“五大行動”牽頭及管理系統運維聯系處室
辦公室 王紫陽、于航盛
電話:010-59195075/5065 郵箱:bgs@agri.gov.cn
2.分項行動聯系處室
(1)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行動
評價與示范處 張 龍
電話:010-59194433 郵箱:sfc@agri.gov.cn
(2)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行動
評價與示范處 張 龍
電話:010-59194433 郵箱:sfc@agri.gov.cn
(3)水產養殖用藥減量行動
質量安全處 梁 艷
電話:010-59195496 郵箱:sczlaqc@163.com
(4)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行動
質量安全處 李 陽
電話:010-59195496 郵箱:sczlaqc@163.com
(5)水產種業質量提升行動
苗種處 韓 楓
電話:010-59195032 郵箱:aquseed@163.com
附件:1.2023年度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骨干基地認定情況匯總表
2.2023年度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骨干基地認定情況信息表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202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