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力保普查準確真實 廣東分片分批指導推進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工作
8月26日,佛山市南海區農業農村局召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工作會議,省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第4片區工作組組長、珠江水產研究所育種室主任趙建研究員到場指導,共同研究部署南海區普查工作。南海區各鎮負責人、南海區普查人員參加了會議。
趙建研究員對普查內容和專業知識進行了講解。會議對 3家輔助普查力量單位做了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并要求南海區各鎮、村明確普查工作責任人,為普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做好前期準備。
會議明確,本次普查按戶數進行,普查對象包括佛山市所有養殖場(戶),含水產原良種場、遺傳育種中心、育種創新基地、苗種場和普通養殖場等;普查品種則包含魚類、蝦蟹類、貝類、藻類、棘皮類、兩棲爬行類等在內的所有水產養殖種質資源。
普查人員到苗場普查時,根據種苗生產許可證上列的品種,應盡可能要求苗場提供親本拍照。佛山養殖的水產品類以四大家魚、鱸魚、生魚、鰻魚、黃骨魚等為主,技術專家組建議,普查人員可先對可能碰到的主要品種俗稱和資源名稱進行匯總,匯編佛山常見資源品種對照表,以方便普查時向養殖戶核實,保證入戶普查的準確性。
會議強調,養殖品種的苗種來源是重要調查信息,相關部門應做好信息保密工作,確保上報信息不會被泄露。為了讓養殖戶更好地配合普查,各鎮、村要加強宣傳和指導,提前讓養殖戶了解普查內容,減少普查過程中的不理解、不知道、不明白。進入各村普查前,村委要準備好本村的基本信息,包括本村的養殖地圖、養殖戶姓名、電話、塘口名字、畝數等,為普查人員提供普查依據。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村委可以安排養殖戶開會填報普查信息,或給普查人員帶路,確保普查工作高效開展。